刮痧祛除体内邪气,这类人群须慎用
刮痧是中医比较传统的一种治疗方法之一,在我国明代时期,就有《痧胀玉衡》一书,此书为郭志邃所著,完整记录了几百余种各类痧症。
刮痧的方法是以刮痧板或相应的工具沾取刮润滑油,运用手法,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从而刺激正气起应激反应,逼迫侵入体内的邪气以“痧”的形式被驱逐出来。
针灸医师表示,出痧时,一般皮肤局部会出现一片表皮微血管破裂所造成的暗红色皮肤,或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便是用刮痧达到迫痧出表的作用,维持身体健康。
刮痧在中医属“泄”法,需在人体正气盛时才能用;养老信息网小编特别提醒您,若老人或久病体虚的人则需谨慎使用,可能因体虚,无法用正气催逼邪气而出不了痧,或甚至因体虚却妄用泄法而使身体更虚。老人或久病体虚的人请先使身体恢复较健康的体能状况再使用刮痧疗法。
临床操作要点
1.充分暴露刮拭部位,在皮肤上均匀涂上刮痧油等介质。
2.手握刮拭板,先以轻、慢手法为主,待患者适应后,手法逐渐加重、加快,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宜单向、循经络刮拭,遇痛点、穴位时重点刮拭,以出痧为度。
3.可先刮拭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循行路线,振奋正气、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4.刮痧后嘱患者饮用温开水,以助机体排毒驱邪。
刮痧应用范围
刮痧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驱邪排毒等功效,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病症及美容、保健领域。尤其适宜于疼痛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的康复;对于感冒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病证临床可配合拔罐应用;对于痤疮、黄褐斑等损容性疾病可配合针灸、刺络放血等疗法;还适用于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刮痧禁忌
1. 重度心脏病、肾衰竭、肝硬化腹水者、全身重度水肿者,禁忌刮痧。
2. 大血管显现处禁用重刮,可用棱角避开血管用点按轻手法刮拭,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的患者,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拭,用轻手法。
3. 皮肤高度过敏、皮肤病,如皮肤上破损溃疡、疮疖、新鲜或未愈合的伤口及外伤骨折处禁刮。
4.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及妇女的乳头禁刮。
5. 眼睛、耳孔、鼻孔、舌、口唇五官处、前后二阴、脐窝(神阙穴) 处禁刮。
6. 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者禁刮拭以免出现晕刮现象。
7. 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颈部禁用刮痧。
8. 对尿潴留患者的小腹部慎用重力刮痧,以轻力揉按为准。
9. 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此外,刮拭完毕后,宜饮一杯开水,以利于排毒。
注意事项
刮痧后1~2天局部出现轻微疼痛、痒感等属正常现象;出痧后30分钟忌洗凉水澡;夏季出痧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冬季应注意保暖。
刮痧有严格的方向、时间、手法、强度和适应证、禁忌证等要求,操作不当易出现不适,甚至病情加重,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或遵医嘱,不应自行随意操作。有出血倾向、皮肤高度过敏、极度虚弱、严重心衰的患者均应禁刮或慎刮。
标签:   刮痧